My data analytics journey
對大數據一直很感興趣,雖然我有不少跨界的經驗,從B2B傳統製造業擔任董事長特助、行政部門主管轉到日系化妝品集團(Cosmetics)開始我的行銷之路、之後回鍋B2B老公司開創B2C品牌、電子商務、企業公關,轉到香港商珠寶品牌(Luxury Jewerly)、再跨行到本土電視領導品牌(Consumer Electronics)做行銷傳播,但想從行銷人(Marketer)踏入大數據分析(Data Analytics)領域,報名Google 資料分析專業證照課程(Google Data Analytic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)時,心理不免還是有點擔心…
資料分析是行銷人的日常
上完6個月札實的實戰課程,學了SQL程式語言、R程式語言、 Tableau 還有Excel、Google Sheet以及分析工作的六個階段:ASK, Prepare, Process, Analyze, Share (Data Visualization) and Action。我發現,數據分析對我而言一點都不陌生,在研究所時寫論文,從設計問卷、市場調查、到分析結果。後來進入職場,擔任行銷、品牌主管、廣告宣傳主管,數據分析是我的日常,市場調查(Market Research)、銷售分析(Sales Analysis)、顧客分析(Customer Analysis)、競爭分析(Competitive Analysis)以及關係人訪談(Interview),幾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。
這也是我在以往行銷工作,能短時間解決問題、獲得成效的原因。數據趨動的創意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(data-driven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)是我的優勢,也是我的秘密武器(secret weapon)。我的理工背景加上札實的6年行銷教育,讓我在處理每一個案子時,都依分析步驟進行,了解消費者行為,找出問題機會點,再想對策。這也是我熱愛行銷工作的原因,充滿挑戰,可以不斷成長,也很有成就感。

大數據浪潮下培養新技能
對於大數據(Big Data)一直很有興趣。一開始在上台大的大數據分析:商業應用及策略管理,進一步了解了資料科學家(Data Scientist)及資料工程師(Data Engineer),但感覺資料科學家好像距離很遠,資料工程師不太符合我的專長。機緣湊巧,有人跟我提到資料分析師(Data Analyst),我很好奇,上網搜尋後找到了Google 的課程。
上課前及上課後的比較
花了半年的時間,完成課程及專案:Fitbit 智慧手錶使用行為,我發現以前做的行銷分析跟現在最大的差異,是資料來源及分析工具。
以前的行銷分析
資料來源
- 第一方數據(First-party data),公司在各櫃點的POS(銷售時點信息系統)搜集的銷售、顧客及會員資料
- 第二方數據(Second-party data), 百貨通路的各品牌銷售資料、會員資料、信用卡公司或異業合作公司的會員資料
- 第三方數據(Third-party data),市調公司的媒體使用行為調查
分析工具
Excel,由公司IT部門從資料庫把資料撈出轉成Excel,我再用Excel做後續的整理、分析、製作圖表及簡報。
現在的數據分析
為了能處理大數據(Big Data),除了Excel、Google Sheet,我的工具箱(tool box),還多了SQL程式語言、Tableau、R程式語言。因為工具升級了,現在也能分析公開資料庫的大數據,如願踏入Big Data Analytics(大數據分析)的領域⋯⋯
希望能結合我的行銷、媒體溝通專長及大數據分析技能,更深入了解使用者行為,發現各種新的商機、市場,滿足使用者需求,同時與大眾分享新發現,讓所有人享受更美好的生活。
